产品类别
新闻分类导航
联系我们
厂家传真:022-83719059
企业邮箱:hjzhu0518@21cn.com 工厂所在地址: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区鑫茂科技园D2座一层A单元
新闻详情
热量表温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
1 概述
1.1 测量依据
JJG225-2001《热能表》;
JJG160-2007《标准铂电阻温度计》。
1.2 环境条件
环境温度:(15~35)℃;
相对湿度:(15~85)%RH。
1.3 测量标准
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两支,标准电测设备(双通道HY250标准温度表)。
1.4 被测对象
超声热量表的配对温度传感器
1.5 测量方法
(1)温度:用比较法进行测量。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与配对温度传感器放在同一个温槽内,将标准电测设备(HY250标准温度表)与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连接。依次设定恒温槽温度10℃(使用防冻液作为介质)、50℃、85℃,稳定后连续读取两个循环的数据并记录。每个读数循环为: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—高温端温度传感器—低温端温度传感器—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。
(2)温差: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与高温端温度传感器按要求放在高温端恒温槽内,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2与低温端温度传感器按要求放在另一个恒温槽内,将两支铂电阻温度计与标准电测设备(双通道)连接。温差点为60℃、10℃、3℃,根据JJG225-2001热能表检定规程的要求,设定高温端恒温槽为90℃,依次设定低温端恒温槽为30℃、80℃,87℃。稳定后连续读取两个循环的数据并记录。每个读数循环为: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—高温端温度传感器—标准铂电阻温度计2—低温端温度传感器。
2 测量模型
2.1 温度测量模型
T=Tx-Ts
式中:Tx—t温度时温度传感器示值;
Ts—t温度时标准温度值。
2.2 灵敏系数
2.3 传播率公式
2.4 温差测量模型
式中:Tx1—高温端t1温度传感器示值;
Tx2—低温端t2温度传感器示值;
Ts1—高温端t1标准温度值;
Ts2—低温端t2标准温度值;
测量模型可变换为:
为热量表高、低温端温度传感器与高、低温标准温度差值的差值。
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(温度检定)
3.1 输入量Tx标准不确定度u(Tx)的评定
3.1.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Tx)1
检定点50℃时,稳定后高温端温度传感器重复八次测量值分别为:50.12,50.12,50.13,50.13,50.12,50.12,50.13,50.12,单位为℃。
算得:=50.124℃根据贝塞尔公式,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:
实际测量以两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:
3.1.2 温度传感器分辨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Tx)2
检定状态时,配对温度传感器的显示分辨力为0.01℃,区间半宽度a为0.005℃,假设服从均匀分布,k=,则:
3.2 输入量Ts标准不确定度u(Ts)的评定
3.2.1 恒温槽温差、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Ts)1
(1)根据检定证书,恒温槽工作区域最大温差为0.02℃,区间半宽a=0.01℃。假设服从均匀分布,k=,则:
(2)根据检定证书,恒温槽温场波动度最大为0.010℃/30min,区间半宽a=0.005℃/30min,假设服从均匀分布,k=,则:
综上,恒温槽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:
3.2.2 电测设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Ts)2
根据检定证书,HY250标准温度表的扩展不确定度U=0.0010Ω,k=2,则:
3.2.3 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周期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Ts)3
根据检定证书,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扩展不确定度为:U=0.013mK,k=3,则:
3.2.4 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自热效应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Ts)4
根据检定证书,自热效应为2.0mK,假设服从均匀分布,k=,则:
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(温度检定)
以上各项不确定度来源彼此独立不相关,因此50℃时,高温端温度传感器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:
计算50℃时低温端温度传感器的重复性,和其他两个检定点的高、低温端温度传感器的重复性,同理可得:
10℃时,u=0.0105℃(高温端);
u=0.0106℃(低温端);
50℃时,u=0.0108℃(低温端);
85℃时,u=0.0109℃(高温端);
u=0.0110℃(低温端)。
三个检定点的温度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比较接近,85℃时低温端温度传感器的值最大,取为温度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,即:
u(T)=0.0110℃
表1 50℃时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
5 温度扩展不确定度
UT=k×u(T)=0.022℃,k=2。
6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(温差检定)
6.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(ΔTx)1
温差检定点10K时,稳定后重复八次测量温差值分别为:10.15,10.14,10.15,10.16,10.17,10.15,10.15,10.16,单位为K。
算得:=10.154K
根据贝塞尔公式,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:
实际测量以两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:
6.2 其他标准不确定度分量(B类)
各项B类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与单只温度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一致,根据温差计算模型,温差为两只温度传感器测量差值的差值,因此B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:
两只配对温度传感器分辨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:
两个恒温槽温差及温场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:
双通道电测设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:
两支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周期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:
两支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自热效应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:
7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(温差检定)
表2 温差10K时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
以上各项不确定度来源彼此独立不相关,因此温差为10K时,超声热量表温差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:
计算温差3K,60K时温差检定的重复性,同理可得:
温差3K时,u=15.3mK;
温差60K时,u=15.4mK。
三个检定点的温差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比较接近,温差10K时的值最大,取为温差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,即:
u(ΔT)=15.5mK
8 温差扩展不确定度
UΔT=k×u(ΔT)=31mK,k=2
9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
超声热量表温度、温差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:
UT=0.022℃,k=2;
UΔT=31mK,k=2。